提问

高密度推进剂的重要性(中篇)

火箭与航天  / 倒序浏览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楼主# 2017-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开头:
       既然上一篇说了高密度推进剂的重要性,那么这次我们就从实际设计一枚火箭出发,来探讨一下我们现在应该发展哪一类的火箭,以及之前的一些错误的思路。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最好先看看之前的文章https://bbs.makertime.org/read-968

火箭的结构与推进剂占有率:
       固体火箭:通常药柱内部是不同形状的内孔,用于控制推力压强等参数。而且为了防止侵蚀燃烧产生的不好的影响,因此这个孔的截面积也不会太小。实际上真正的药柱填充量大概只有整个燃烧室的80%。


   液体火箭:
     挤压系统: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泵压式发动机,所以以下数据全是按照挤压式来计算。
    之前的帖子讲过了如何计算挤压气体的需求量https://bbs.makertime.org/read-684   
     左边是充满气体的气瓶,右边是完成加压后气瓶与储罐压力相同。
[/table]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如果气瓶不够大或者压力不够就无法使得储罐有足够的压力。在此我将会讲讲如何计算出气瓶的最低要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左边的最开始时气瓶的储气量。右边是完成储罐加压后的气瓶与储罐的储气量。


p1:气瓶储气压强    p2:储罐所需压强
v1:气瓶容积    v2:储罐容积
T1:气瓶温度    T2:储罐温度
虽然气体在膨胀过程中会有降温现象,不过并不明显,这里是考虑加压液氧,甲烷这类低温推进剂,气体进入储罐会降温造成体积大规模缩小。

设计输送系统的过程,通常储罐压力和容量都是确定的,而且气瓶的压力也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气瓶的容量了。


有时候需要求解满足要求的最低气瓶压力



文献中推进剂的基本数据


      这里我们填入两个常用的值挤压气瓶10Mpa(通常气体站购买气体的瓶内压力),30Mpa(使用打气机加压的压力),储罐压力2.5Mpa,挤压气体为氮气(氦气太贵,二氧化碳氩气密度又太高)。
      体积比:推进剂体积/总体积(推进剂+气瓶)            
      质量比:推进剂质量/总质量(推进剂+挤压气体)           
      平均密度:总质量(推进剂+挤压气体)/总体积(推进剂+气瓶)


固液混合火箭:其中固体部分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占有率,液体部分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占有率。

算出推进剂组合之后的参数:

对比一下平均密度,不得不说低温推进剂确实差了一大截~~

对比一下平均质量比

速度增量求解
        求解公式依旧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不懂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其中燃烧完毕的质量是结构质量(干重)+储罐内残余挤压气体。虽然这些气体占的质量也不小,但是实际上的对冲量的贡献并不大。2MPa下常温氮气直接通过拉瓦尔喷管比冲60s,不过这个只是通过喷注器时的比冲,而还得通过燃烧室和喷管,这里的衰减作用很大,通过储罐内的气体不是一直这么高的压力,而是不断减少,综合考虑认为这些气体对于总冲影响可以忽略。
        在前面也说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应该做什么,所以液体推进剂都是挤压,因此容质比的范围不超过1.5(现在也就0.8左右)。
        储罐的压力与重量成线性关系(相同体积10MPa的挤压气瓶重量是2.5MPa的储罐的四倍)。
        忽略阀门等供应系统的重量。

       下面看看将这些参数代入计算,x轴为容质比(不懂容质比可以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y轴是速度增量。

因为数据量太大,先把30mpa情况下的分出来看看

10mpa情况下


图像解读:[table=100%,#ffffff]

     1.液氧煤油与液氧聚乙烯性能差不多。

     2.相比于KNSU,其他推进剂优势明显。

     3.挤压气体30mpa时比10mpa时效果好一些。

     4.低温推进剂表现不如常温推进剂。

     5.30mpa 下硝酸煤油表现最好,10mpa下与apcp相当。


总结:

1.低温推进剂(液氧),在现阶段并不适合用于挤压式探空火箭,只适合于地面测试(看火焰),或者为之后的发展做出微小的工作。当然也可以去研究气体加温系统,使得储罐内部的气体不至于遇冷收缩这么严重。

2.为了尽可能提高性能,应该尽可能提高挤压气瓶的储气压力。

3.综合考虑现在最适合的推进剂依旧是APCP这类高能固体推进剂。因为现在的容质比大概只能做到0.8左右,氮气压力10mpa(加压至30mpa有一些难度),这种情况下APCP和硝酸煤油相当,但是考虑到阀门,液体发动机等设备的重量和较高的成本,使用APCP的固体火箭更合适。最重要的还是硝酸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腐蚀性,对于爱好者来说安全性较低。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20

主题

221

帖子

7925

积分

中尉

积分
7925
沙发
xian333c 发表于 2017-4-18 21:00:24
相对来说,固体能够相对来说在业余界上干质比是坠高的,虽然等效排气速度略低,但是确实能够在相同起飞质量下获得更高的速增量。
话说回来,侵蚀燃烧是由于燃烧室中的气流速度产生的。在燃烧室最顶部气流速度为0,燃烧产生物质会向喷管流动,在燃烧室底部气流速度必然大于0。燃烧室最顶端到最底部的气流速度是逐渐增加的。
关于侵蚀燃烧世界上有大量的不同的表示。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侵蚀比。侵蚀比*基础燃速=侵蚀燃速。那么这里还有一个极限速度,在气流速度低于极限速度时,侵蚀比为1。而气流速度高于极限速度时,侵蚀比便>1,侵蚀比除了燃料自身特性外,便受到气流速度影响,简单来说气流速度越快,侵蚀比越大。
那么之前说了,燃烧室内气流速度从最顶部到最底部是逐渐加速的。那么燃面推移应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靠上部,气流速度低于极限速度状态,此时的燃面推移就和理想的一样。假如是个园内孔,那么这部分燃面推移之后的燃面依然是圆柱形。另外一部分侵蚀比大于1,并随着气流方向逐渐增大,此时的燃面推移之后的燃面是类似于一个唢呐状。

所以在讲到固体的部分用那个星孔的图有点没多大关系,那张图实际表示的是星孔的剩药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0

帖子

1213

积分

军官学校学员

积分
1213
板凳
谁叫小明 发表于 2017-4-18 21:45:21
在总群上看见你这么可怜,我就冒冒泡资词资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kerTime 创客时代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