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7

主题

29

帖子

0

积分

军官学校学员

积分
0
11#
无名英雄 发表于 2017-1-30 19:00:24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12#
猎鹰 发表于 2017-2-1 02:15:49
[quote=三水合番,3859]目测你的程序是以“电容两端电压达到二极管压降”,作为二极管导通的判据,没考虑电容内阻上的压降,所以会出现拐点。实际上二极管应该是在“电容电压 < 内阻压降-二极管压降”(均为正值,不考虑开关压降及其他不显著的压降)时导通,此时电流波形是光滑...[/quote] 对提出改进的意见表示十分感谢,在改了算法之后确实平滑了许多。



我在程序处加了一个导数的输出,两边十分接近(很可能啊计算机浮点计算精度造成的一些误差),过段时间准备用matlab仿真看看。


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在实际的设计中是不会出现的情况。




首先,续流二极管的作用就是要防止产生振荡。


按照两倍的安全系数计算,二极管压降也只占总电源的0.26%,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会出现你所说的振荡现象。
对于你刚才说的情况,在实际设计中是不会出现的,属于乱填写参数的情况。使得参数已经超过了软件的适用范围,比如你所填写的电感梯度也有较大的问题,跟电感最大最小值算出的结果不一致,这样算出来甚至会出现能量不守恒的情况。
按照你的电感参数算出来的梯度应该是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列兵

积分
0
13#
榆林上校 发表于 2017-2-6 20:23:51
不错的软件,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247

积分

中士

积分
247
14#
三水合番 发表于 2017-2-10 14:38:30
[quote=猎鹰,3909]对提出改进的意见表示十分感谢,在改了算法之后确实平滑了许多。



我在程序处加了一个导数的输出,两边十分接近(很可能啊计算机浮点计算精度造成的一些误差),过段时间准备用matlab仿真看看。


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在实际...[/quote]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觉得实际中不会出现。但是“科学要严谨”嘛,既然标的是二极管压降,就应该尽量满足各种情况。最初的程序在二极管压降高的时候,相当于少仿真了一段时间,在电流第一次过零的时候就停止了。至于你提到的参数问题,我用的只是默认参数,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建议楼主修改一下默认参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15#
猎鹰 发表于 2017-2-10 14:42:21
[quote=三水合番,4271]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觉得实际中不会出现。但是“科学要严谨”嘛,既然标的是二极管压降,就应该尽量满足各种情况。最初的程序在二极管压降高的时候,相当于少仿真了一段时间,在电流第一次过零的时候就停止了。至于你提到的参数问题,我用的只是默认参数,如...[/quote] 你这种就不叫所谓的“严谨”,真的严谨还得加入等离子电弧的损耗,对于电枢烧蚀造成的质量减少,释放的电磁波损耗,子弹空气阻力的减速效应,以及高速子弹的相对论效应等一大堆因素,很显然这些是完全没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247

积分

中士

积分
247
16#
三水合番 发表于 2017-2-10 15:27:18
[quote=猎鹰,4272]你这种就不叫所谓的“严谨”,真的严谨还得加入等离子电弧的损耗,对于电枢烧蚀造成的质量减少,释放的电磁波损耗,子弹空气阻力的减速效应,以及高速子弹的相对论效应等一大堆因素,很显然这些是完全没必要的。[/quote] 那为啥非要加一个“二极管压降”呢?直接加个“是否续流”不就好了吗。毕竟,与电阻压降或者等离子体压降相比,考虑二极管压降也是“完全没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17#
猎鹰 发表于 2017-2-10 16:51:15
[quote=三水合番,4273]那为啥非要加一个“二极管压降”呢?直接加个“是否续流”不就好了吗。毕竟,与电阻压降或者等离子体压降相比,考虑二极管压降也是“完全没必要的”[/quote] 在长时间的作用之下二极管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假如按照平均电流25KA,电阻0.8mΩ计算,作用于电阻的电压20v,0.7V的二极管压降并不算小,不能忽略不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列兵

积分
0
18#
法式油炸 发表于 2017-2-10 18:40:37
我来提一个提过N次的问题,电感梯度就是电感增加率。最大电感,最小电感,电感梯度这三个参数我认为应该去掉一个,个人认为去掉最大电感比较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4

积分

列兵

积分
14
19#
rhmark 发表于 2017-2-10 19:28:14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20#
猎鹰 发表于 2017-2-11 00:33:40
[quote=法式油炸薯条,4276]我来提一个提过N次的问题,电感梯度就是电感增加率。最大电感,最小电感,电感梯度这三个参数我认为应该去掉一个,个人认为去掉最大电感比较合适[/quote]    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往往是以最大电感梯度电感梯度(当然电阻梯度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两者的关系是相反的)为目的,初始电感的已知的。
      但是在实际做好之后要进行数据模拟却不一样了,初始电感和最大电感是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得出从而求解电感梯度。如果三个当中任意一个值的取消对于实际的用户体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桌面未设计好之前还是决定将三个值都留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kerTime 创客时代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