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楼主# 2017-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先放出下载地址:
Railgun Simulator 2.0.exe.zip (1.2 MB, 下载次数: 9)


相比于第一代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
一个是简化了输出界面,取消了原来的多段输出功能(在实际体验中很少会使用这个功能)


第二个,取消了两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两种算法差别并不大,留着俩还容易误导使用中,甚至还会认为在算法上出现了偏差会使得结果不一样)


第三个就是“三个插件”(原来只有电感梯度的,现在增加了电阻梯度和电容器阵列的分析)

如果是还有一点改进就是,运动学和电学曲线一律不得一起显示!这个对后期图像分析有着很大的关系。


新版


还有在自由振荡(没有续流二极管)模式之下图像输出的偏差也得到了改进。
关于如何模拟自由振荡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二极管的压降弄得高一些(相当于反向电压特别高的情况下才会开启),这样无法满足二极管开启条件,只能进入自由振荡模式。




很惭愧,以上就是相比之前版本做出的一点微小的提升。谢谢大家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列兵

积分
0
沙发
常盘台中 发表于 2017-1-29 19:10:37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4

帖子

2161

积分

少尉

积分
2161
板凳
BadboyFly 发表于 2017-1-29 19:56:55
做的事情不多,就是做了点微小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1

帖子

1050

积分

军官学校学员

积分
1050
地板
齐天大圣 发表于 2017-1-29 22:43:59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列兵

积分
3
5#
七千八百 发表于 2017-1-29 22:46:45
一个更完善的工具,太棒了~支持~
如果做一个mt的线圈炮计算器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6#
猎鹰 发表于 2017-1-29 23:09:15
[quote=七千八百二十一,3792]一个更完善的工具,太棒了~支持~
如果做一个mt的线圈炮计算器就更好了[/quote] 线圈炮种类太多,磁阻,感应(同步,异步),原理差距太大,而且使用情况不一样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比如上一级与下一级的干扰问题)。所以弄起来难度大不少。不过以后有机会应该还是会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247

积分

中士

积分
247
7#
三水合番 发表于 2017-1-30 10:22:06
有瑕疵,轨道上的电流应该是光滑的,不应该有这样的拐点


而且,从续流到自由振荡的过渡应该是平缓的,这一点软件也没考虑到。比如下面两幅图里,二极管压降仅差1V,结果却完全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λεκτρικ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Hλεκτρικ 发表于 2017-1-30 12:28: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29

帖子

2282

积分

认证自媒体

积分
2282
9#
猎鹰 发表于 2017-1-30 15:16:31
[quote=三水合番,3818]有瑕疵,轨道上的电流应该是光滑的,不应该有这样的拐点


而且,从续流到自由振荡的过渡应该是平缓的,这一点软件也没考虑到。比如下面两幅图里,二极管压降仅差1V,结果却完全不同[/quote] 请给出是平滑过渡的理由,科学要严谨,可不能是凭感觉。

产生模拟结果差别的原因很简单,你的二极管压降正好在电容器反向电压附近,两种不同的模拟情况正好是二极管开启与没开启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247

积分

中士

积分
247
10#
三水合番 发表于 2017-1-30 17:22:24
[quote=猎鹰,3846]请给出是平滑过渡的理由,科学要严谨,可不能是凭感觉。

产生模拟结果差别的原因很简单,你的二极管压降正好在电容器反向电压附近,两种不同的模拟情况正好是二极管开启与没开启的区别。[/quote] 目测你的程序是以“电容两端电压达到二极管压降”,作为二极管导通的判据,没考虑电容内阻上的压降,所以会出现拐点。实际上二极管应该是在“电容电压 < 内阻压降-二极管压降”(均为正值,不考虑开关压降及其他不显著的压降)时导通,此时电流波形是光滑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因为这个软件仿真时用的模型相当于”二极管一旦导通,就把电容断开“。而实际上,二极管导通后,电容还接在电路里,并且会被反向充电。之后这个带反向电压的电容,还可以和电感产生振荡。
更严谨的解释没时间弄了。楼主要是追求“科学的严谨”,可以自己推一推,还写篇贴子出来嘛。
附一个multisim的仿真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kerTime 创客时代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